房源参数: | |||
---|---|---|---|
总面积: | 地理位置: | ||
价格: | 服务热线: | ¥ | |
详细说明: | |||
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,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11月正式获国务院授牌。坐落于“广深港”黄金走廊腹地, 地处东莞几何中心, 南临香港、深圳、北靠广州,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。松山湖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, 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, 是一个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新城。
作为东莞“四位一体”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 松山湖要建设成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, 成为东莞科学发展示范区, 成为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引领区;成为珠三角乃至全中国产业转型的科技中心, 探索出广东科学发展的新模式。
2005年以来,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0倍,年均增长率达81%,税收增长20多倍,年均增长率达120%。连续被授予“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”、“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”、“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”、“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”、“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”、“国际企业创新园”、“中国青年留学人员创业基地”等荣誉称号。
发展定位 松山湖以科技创新为园区核心功能,努力建设成为东莞的科技中心、研发中心、设计中心,为推进东莞双转型发挥更加突出的带动作用。
园区规划
松山湖坚持“科技共山水一色,新城与产业齐飞”的规划设计理念,融山、水、园为一体,努力优化城市生态环境,合理设置城市功能区,配备完善的医疗卫生、文化娱乐、商业金融、行政办公、邮电通讯等城市服务体系,实现松山湖新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,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。
2008年,松山湖进一步解放思想,调整布局,将园区土地等优势资源更多地集中到核心功能开发上,进一步扩大研发和总部功能区范围,集聚大批研发机构和企业总部,突显松山湖作为科技中心的形象和功能。
北部区:高科技产业带 十平方公里的北部区,是承接高新科技企业、研发中心与企业总部的重要载体。
以松山湖大道为界,北边重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,目前已聚集华为、易事特、生益等52家科技含量高、能耗低、效益好的高端产业,初步形成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。
松山湖大道以南的区域重点引进研发中心、总部,正在建设IT研发园、创意设计园、生态文化创意谷等一批专业园,已引进产品质量检测基地、万科住宅研发基地等27家研发、总部企业。
月荷湖周边区域是创意生活区,已全面启动超市、住宅、餐饮、学校、医院、邮政、体育等配套设施。
中心区:教育研发区
是松山湖的城市核心区,集行政、商务、教育、研发、商住、旅游等多项功能。
行政服务:是园区管委会及市直部门分支机构的办公场所,为企业提供一条龙的高效优质服务。
研发: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、博士创业园、虚拟大学园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,聚集中小创业企业130多家;引进东莞中子科学中心、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、华南工业设计院等一批大型科研机构。
教育:拥有东莞理工学院、广东医学院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等院校,形成了从幼儿、中小学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纵向教育,以及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并举的横向教育链。
商住:拥有松湖花园、锦绣山河、万科松山湖1号、长城地产等居住配套,及酒店、银行、超市等生活配套。
旅游:拥有东莞新八景之首的松湖烟雨,以及沟谷、紫薇园、中心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,是市民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。
东部区:台湾高科技园
东部是松山湖重点打造的台湾高科技园,规划建设大型晶圆项目基地、先进IT制造基地和生活配套区,以承接台湾高科技产业大项目和研发龙头企业,建成一个具有浓郁台湾特色的国际一流高科技园区。
滨湖区:国际总部研发区
这片区域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、跨国公司的总部、研发中心等,成为松山湖的科技核心区。这里将适度发展生态休闲旅游,打好生态“牌”,做好水“文章”,彰显松山湖的生态之美,以生态之美带动园区的科技招商,聚集科技资源和人才。
|
专人回答用户问题随问随答
主编对园区的评价
寻找更多厂房